在宜宾忠孝街小学,学校用“每月之星”如此的评选方法,让每一个班级选出本月最受青睐的“学习之星”、“文明之星”、“阅读之星“等来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彰。如此的方法,在宜宾的其他学校经常见到,此外,记者近日通过采访获悉,宜宾大多数学校不倡导用资金直接奖励学生,学校一般更想采取“精神奖励”与其他奖励相结合的方法来鼓励学生发扬精神。
父母:不倡导物质奖励
这几日,宜宾民沈先生遇见了一件让自己烦心的是,因为自己8岁的儿子不太喜欢干活,沈先生就用资金奖励的方法来刺激儿子做家务,洗碗一个5毛钱,刷锅一个1元,擦餐桌、扫地一次1元……每次干活,沈先生都给儿子一次赚外快的机会,结果是,儿子想干活了,但每次干活都要给爸爸妈妈谈条件,有时甚至“需要涨价”,“目前不给他一些奖励,他就没干家务的动力。”沈先生说,“我刚开始就不应该用钱来奖励他干活,目前意识到如此的教育方法有的不对。”他目前觉得,用资金奖励孩子会让孩子表现得过早“世俗”,不利于树立孩子好的资金观。
同样,在奖励孩子上,鲍女性则喜欢用交流和鼓励的方法,让孩子继续维持。
学校:采取多种方法奖励学生
记者走访宜宾多所学校后发现,除企业资助,或原有奖学金、助学金的发放,宜宾学校很多并不使用资金方法奖励学生。
宜宾宗场中心校负责人告诉记者,若学生或其所在的班级成绩优秀,他们对学生的物质奖励,多数是发放体育器材、学习用具,这类奖励多数分发到班级,让师生共享。对此,老师、父母和学生大多表示同意。负责分发奖学金、助学金的杜老师告诉记者,学校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发放都有严格的程序,从认定和最后发放需要经过多次审核,确保能发放到真的出色和真的需要它的人的手上,如此既能鼓励学生,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金观。